
一、 ICU科室选址
1、重症监护病房宜与手术部、急诊部紧邻,并应有快捷联系。当ICU病人病情恶化时,可及时送往手术室进行抢救。
2、重症监护病房宜与病房、影像学科、血库、检验科有直接密切的联系,需通过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连接形成有机的整体,方便危重患者的运送和救治。
3、重症监护病房宜设置在向阳一侧,患者宜直接接收到阳光照射,楼层建议五层至八层为佳。
二、 ICU规模
1、ICU床位数宜按照总床位数的2%-8%,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建议,三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不宜低于总床位数的4%。
2、每个ICU监护单元床位数不宜超过8床。
3、床位使用率以65%-75%为宜,超过80%则表明ICU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求,建议扩大规模。
三、 ICU布局
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使用面积不少于15㎡ ,床间距大于1m。每个监护病区应最少设置一个单间负压病房,面积不少于18㎡ 。ICU病房的设计装修布局方式以床位与护士站的相互关系可分为:单面式、双面式、三面式、环绕式。
1、单面式:病床沿病房一侧一字形排开,辅助房间布置在另侧。护士站面向病床一个方向,注意点集中,但护理距离较长。弥补的方法是在病房的两端分设两个护理小组,治疗室设在近护士站的位置,可减少护理距离过长的弊病。
2、双面式:病房沿病房两侧布置。中间设护士站及主要治疗用房,护士站面向病房的两个方向,医生办公等其他辅助用房布置在辅助区域。其优点是护理距离较短,布局紧凑避免了单面式的不足。
3、三面式:病床沿病房的三个方向布置。中间设护士站及主要治疗用房,多名护士面向病床的三个方向,这样做的优点是护理距离较短,护理人员集中,便于监护及医护人员互相支持。
4、环绕式:核心部位设置护士站,病床绕护士站布置。医护人员可以边工作边观察,护理距离短,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。缺点是周围都是病人,不是集中在一个方向,难于专注。护士站距治疗及辅助用房距离较远,联系不便。
四、 功能分区
1、治疗监护区:重症监护病房、隔离重症监护病房以及护理辅助用房。隔离重症监护病区为防止交叉感染,设置单独出入口。护理辅助用房有隔离处置治疗间、护士站、血气治疗室、配药间、被服间、贵重物品间、呼吸准备室、仪器室、洁物室等。
2、办公区:医护入口卫生通过区、男女更衣室、主任办公室、护士长办公室、值班休息室及示教会议室等。
3、入口接待区:患者入口缓冲区、家属谈话间、等候区及探视区域。
4、污物处理区:污物处理室、盥洗间、污洗间等,由污物通道连接到污梯。
五、 支持设施
每个ICU应有完善的水、电、氧气、压缩空气、负压吸引、照明和环境控制系统,为正常和紧急情况下对患者提供治疗。这些设施必须能满足或超过管理机构的标准。
电源
1)每个ICU的电源应是独立的支线,主电源应有应急后备电源(常规设置UPS),以备突然断电使用。ICU内每个插座应有各自的断路开关,保证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接触。
2)每张床位推荐配置8-10个插座,床头插座距离地面0.9m。床旁和床尾插座应接近地面,以防电线绊倒。
水源
1)每个ICU应有单独的阀门,以备水管破裂时用。
2)水槽大小应使水不飞溅为度,水应有以肘、膝、足或自动控制的开关。水槽的设计是院内感染控制的关键内容。
3)ICU建议每两床增加1个洗手盆。
气体
1)采用中心供氧和压缩空气,氧气和压缩空气标准参照相关规定。
2)每个床位最少需要2个氧气接口;必需1个压缩空气接口,2个负压吸引接口。
3)每个ICU宜在护士站位置设置气体报警面板。
所有区域必须设置手动阀门并明示位置,以备火灾、泄露、修理时关闭。